漿紗機后濕分絞裝置,除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國自行研究設計生產的G142-140型漿紗機,和改革開放后從國外引進的貝寧格漿紗機沒有使用以外,幾乎所有的國產漿紗機和從進口漿紗機都采用了漿紗機后濕分絞裝置。
漿紗機后濕絞裝置是由若干根濕分絞棒、支撐托腳及變速傳動機構等組成的。它安裝在漿槽與烘房之間。漿紗上機時,由漿紗值車工在整經大軸與軸的片紗之間放入一根濕分絞線,當開機后經紗片行至濕分絞裝置處,再由人工把濕分絞棒穿入,將片紗分成若干層,然后平行進入烘房對漿紗進行預烘。
生產實踐表明:漿紗濕分絞棒對濕漿紗表面具有很好的“抹紗”作用,使漿液在紗的表面涂抹得更均勻,這樣濕漿紗平行進入烘房后經過預洪,漿紗的水分被迅速蒸發,漿膜很快定型并趨于完整,漿紗毛羽貼伏,表面光滑,減少了烘干后機前干分絞的阻力,對保持漿膜的完整性,減少漿紗的再生毛羽,減少落漿落棉,提高漿紗質量和漿軸的完好率都十分有利。